实验教学
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实验教学,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,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,培养独立获取与处理实验数据、分析实验结果、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,以及分析解决问题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。
一、本科实验教学环节基本要求
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准备、实验课堂教学、实验报告批改和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四个主要环节。通过这四个主要环节的教学,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,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操作技能,训练学生独立观察、测量、计算、仪器使用、实验数据处理、结果统计分析、实验报告撰写等基本能力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解决问题、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。
(一)教师应认真解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,明确本专业能力构架,严格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开出规定的实验项目,做好实验项目设计方案,选、编配套适用的实验指导教材。
(二)熟悉实验室仪器、设备配备与维护保养状况,随时掌握实验所需试剂药品等各类耗材准备情况。每次实验前应指导、督促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仪器、设备、耗材等各项准备工作,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。
(三)每次实验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,向学生阐明实验原理、操作规程以及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。实验示范操作熟练、规范,时机把握准确,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实验安全。
(四)实验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指导,随时观察、记录和评定学生操作情况,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,精心使用器材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。同时应结合实验内容开展启发诱导,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
(五)及时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,认真批阅修改学生实验报告,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。
(六)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,进行实验教学方法、实验技术、实验装置等方面的改进和探索,及时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充实更新实验内容;不断加大设计性、综合性实验的开发力度,积极做好实验室开放管理,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。
(七)负责做好本门实验课程的考核。依据课程性质、特点和教学目标,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,采用笔试、口试、操作、报告等多元实验考核方式,建立科学完善的实验课全程考核体系。
二、本科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质量标准 |
1.开课准备 |
1.1 规章制度 |
1.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健全,师生熟悉学校、校院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。 2.熟悉和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,有安全防范措施和预案。 |
1.2 教学大纲 |
1.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其他配套文件。 2.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,明确本实验课程对专业能力形成的贡献,正确解读实验教学大纲。 3.掌握目标任务,重点、难点和技术要点。 | |
1.3 实验教材 |
1.选用或编写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配套的优秀实验教材或指导书。 2.对实验教材或指导书中各实验项目实验原理、实验步骤熟悉,所需仪器设备、实验环境条件预先有思想准备。 | |
1.4 授课计划 |
1.严格按照大纲选择开设实验项目。 2.科学制定实验教学进度计划,安排实验项目内容。 3.对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有明确的计划安排。 | |
1.5 实验教案 |
1.教案教学目的明确,内容详细,重点突出, 时间安排恰当,体现精讲多练的实验教学特色。 2.实验步骤条理清楚完整,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目标要求明确,书写工整。 3.教师在实验前能试做实验,熟悉实验原理,且能动手熟练完成整个实验。 4.对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防范预案和应对措施。 | |
1.6 仪器设备 |
1.教师对仪器设备状况清楚,数量、质量满足实验要求,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0%以上,能保证实验开出率要求。 2.所需药品、试剂、材料准备到位。 | |
1.7 场地环境 |
1.实验室清洁卫生,布局合理,通风、照明、温湿度控制设备完好。 2.水、电、气设施符合要求,防火、防盗等安全措施齐备。 | |
1.8 预备实验 |
1.每学期初实验课开课前,教师能在实验技术人员配合下预做实验,熟悉仪器设备性能状态。 2.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、精确性预先了解。 | |
2.指导教师 |
2.1 队伍结构 |
有稳定的实验队伍,主讲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配备合理,职称、学历、专业结构合理,形成梯队。 |
2.2 队伍素质 |
1.主讲教师教学态度严谨,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,责任心强,业务精湛,具有较高的实验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,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熟练。 2.实验技术人员能很好地配合主讲教师,提前完成实验准备工作,及时准确地为学生实验提供物资和技术服务,能积极参与辅导学生实验,并能及时排除设备故障。 | |
3.教学过程 |
3.1 实验准备 |
1.仪器设备、装置、工具、药品、试剂、活体、材料等满足实验教学需要,摆放整齐有序。 2.实验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到位,处于正常使用状态,能满足本次实验要求。 |
3.2 实验预习 |
每次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,有安排布置,有检查,并有预习报告和检查记录记载。 | |
3.3 实验过程 |
1.实验环节齐全,时间分配合理。 2.教师上课精神饱满,声音洪亮,普通话标准。对学生要求严格,指导细致认真,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,耐心、正确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。 3.认真检查学生仪器使用、实验结果数据,及时排除问题。 4.坚守工作岗位,无中途离岗现象。 | |
3.4 教学方法 |
1.做到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师生间互动交流,开展启发式教学。 2.实验原理、操作规程阐述清楚,有示范、有演示,动作熟练,讲解准确,学生实验操作效果好。 3.板书、电子演示课件条理清楚,内容简洁,重点突出,插图规范明了,能科学反映实验原理与过程。 4.及时更新实验内容,不断开发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,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。 | |
3.5 教学组织 |
1.按时上、下课。 2.实验分组合理,保证学生有仪器设备操作使用。 3.实验教学管理规范,进度、节奏安排合理,秩序井然。 4.仪器设备利用率高,无损害、无浪费。 | |
3.6 教学效果 |
1.实验开出率达到90%以上,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较高并逐年增加,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实验项目。 2.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、实验报告、数据处理、结果分析等,较好地掌握实验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。 | |
4.实验学生 |
4.1 实验预习 |
课前完成预习并写有预习报告,已经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。 |
4.2 实验操作 |
1.学生认真听讲,操作严谨认真,测量、记录数据仔细、真实、正确;正确遵守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。 2.严格完成实验作业、报告及教师布置的其他实验任务要求。 | |
4.3 实验秩序 |
1.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。 2.实验秩序良好,保持实验室的安静、整洁。 3.无迟到早退等情况。 | |
4.4 实验技能 |
1.认真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并做好记录。 2.熟练掌握各环节操作技能要点,仪器设备使用正确,结果、数据真实可靠。 3.独立完成实验操作、数据处理、结果分析等,实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。 | |
4.5 实验报告 |
实验报告撰写认真,实验数据真实、处理正确,对实验结果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,实验报告整洁规范。 | |
5.考核评定 |
5.1 作业布置与批阅 |
1.作业、实验报告有布置、有检查; 2.批改仔细认真,批阅意见、成绩科学准确,全批全改。 |
5.2 成绩考核 |
1.按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对实验课程进行单独考试,做到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。 2.考核方式多样,有科学的成绩评定依据和评分办法,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点。 3.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,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知识、能力和水平; 4.能结合学生实验考试情况,对学生实验知识、能力做深入细致的分析,提出改进意见。 | |
6.资料归档 |
6.1 教学资料 |
1.及时认真填写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和教学管理资料。 2.实验教案、实验报告、实验成绩等教学资料完整,内容详实完善、工整规范。 |
6.2 教学档案 |
定期做好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归类整理,按时报送,及时归档。 |
an>